登录  注册 退出 English 中文站
王兰亭太极拳
13888573898
  1. 首页 > 一带一路下的太极 > 往事记忆

伊朗忆事(温馨提示: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作者:小编 日期:2020-12-28 11:09:08 点击数:  

伊朗忆事(温馨提示: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图1)

想象中的伊朗曾只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是波斯帝国在当代的缩影。

随着孔子学院的发展,我踏上伊朗的土地,那么多的新奇和惊叹顿时注满我的心中。这是一个似曾相识又陌生的世界,是四周耸立着光秃秃的高山又开满鲜艳玫瑰的高原。

随着飞机在夜幕中降落,德黑兰璀璨的灯光如宝石般闪耀,大地如同缀满钻石的地毯,熠熠生辉。我戴着白色的头巾,穿着黑色的长袍,以伊朗妇女正统的装束走进伊朗,一开始就受到伊方院长和德黑兰大学其他同事的认同。

德黑兰的天空像云贵高原一样湛蓝、明净,上街的德黑兰妇女大多穿着长袍,在秋天明丽的阳光下,像一朵朵黑色的郁金香,穿过街道。她们大多长着韩国明星式的修长的脸,大眼睛,高鼻子,长长的睫毛自然弯曲,按照国内的标准,个个是美人。

伊朗的民居外观大多并不十分起眼,但走进屋里,家家满铺地毯,很多地毯还是手工编织,非常昂贵,除了卫生间,厨房也是铺上地毯的。德黑兰的民居采取居住片区集中供热,一打开水龙头就有热水供应,家里不必配置加热设备。比很多西方发达国家还方便,小区收取一定的物管费用。每层楼的屋顶装有各家单独的制冷设备,这一制冷设备送出的冷气直接到达屋里的各个房间,各房间都有空调口,大小可以调节,不需要每个房间都安装单机空调。尽管德黑兰的冬天并不十分寒冷,每年的十月份城市就开始供暖,直到第二年五月份才停止。

伊朗传统的家庭不设沙发,直接坐在地毯上,有靠枕支撑靠在墙上,很舒服。现代家庭比较西化,沙发、茶几一应俱全。伊朗人喜欢走亲戚,所以客厅比较大,而且很注重杯盘茶具必须配套使用,质量也很讲究。招待亲戚朋友,吃饭前一般先吃水果,不像国内先把水果削开化成几瓣,用牙签挑了吃,而是每人一个小盘子,一把水果刀,同时给你两三样水果,让你慢慢削了吃。因此,招待客人准备的水果一般三种以上,几样水果洗好放在一个很大的果盘中,供客人取用。

伊朗的饮食结合了中西饮食特点。早上和中午一般以稂和面包为主,陪蜂蜜、奶酪、核桃、牛奶、炒鸡蛋;晚上以米饭陪沙拉、烤及油炸类肉品、炖鸡、炖牛羊肉为主。饮料不含酒精,尤以一种微酸的奶制品饮料为特色。餐具一般大中两套盘子,配汤匙和叉子。番茄除做沙拉生吃外,用火烤番茄也很特别。

伊朗的藏红花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伊朗人不是用来炖汤或泡酒进补,而是在节庆和宴请客人时先将藏红花磨碎,蒸成黄红色的汤汁,浇在米饭上拌着吃,让人觉得比较奢侈。伊朗也盛产枸杞,也是烹饪以后配米饭吃。

在巴列维国王时期,伊朗非常开放和西化,女人不用戴头巾,穿长袍,政府支持西化的行为。霍梅尼领导伊斯兰革命以前,倡导恢复伊斯兰文化传统,尤其对女人的要求比较严格。女人出家门必须戴上头巾,在非正式场合可以戴花色头巾,但在正式场合必须戴单一颜色的头巾,以黑色头巾最为标准。正式场合戴头巾不能露出一点头发。一般地,女人非正式场合穿的衣服长过膝盖即可,颜色要求不很严格,袖口要求盖住手腕。但在正式场合,一般要求穿黑色长袍。伊朗式长袍很宽大,长度从头顶到脚跟,围拢过来里面至少可以容纳2人,所以女人的背包都被围裹在长袍内的。伊朗与阿拉伯国家不同的是女人不用戴面纱,除脖子和头发外的面部是可以露在外面的。据说刚开始伊斯兰革命之后,女人不允许涂口红。当时的伊朗有一种独特的警察叫风纪警察,专门管女人的装束。不符合规定的会被拘留。如果女人穿齐腰的服装,衣长没有过膝,男人会觉得这个女人比较随便,可以不用太尊重,有的甚至动手动脚。我国有的女性因此而遭到性骚扰。

虽然现在工作的女人越来越多,但赡养家庭依然是男人的责任。操持家务却是女人的义务。男人在家里是不做一般家务活的。不过像维修或洗车等却是男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当看到妻子帮着丈夫搽洗车子,伊朗人都觉得很惊奇。

最独特的是伊朗在公共场合均实行男女不同的通道,比如在机场,男人和女人分别走不同的安检口,过了安检口可以汇合。重要政府部门也分男女通道。同一辆公共汽车男人从前门上下,女人从后门上下。记得我第一次在德黑兰坐公共汽车,我从前门上去,大家用很惊奇的目光看着我,我也觉得奇怪怎么见不到女人,这时有人跟我说从后门上,我赶紧跳下来转到后门,原来女人都在后门附近的区域。后门有一横杆分隔开男女。常常是前面的男人区域很松,而后面的女人区域很挤,这时候偶尔有年老的女人会从横杆下钻过去坐在空位上。

举办婚宴时男女宾客也在不同的空间跳舞、进餐。当新娘随新郎到男宾那边接受祝福,身着长裙自不必说,精心做了发型的头上也要罩上一个蓬松宽大的帽子,只露脸部在外面。当新郎随新娘接受女宾的祝福时,女宾们赶快戴上头巾,在坦背露臂礼服上穿上长外套。婚礼的祝福以独特的方式进行,跳舞。新娘新郎与大家一起跳舞,这是宾客送礼金的时机。第一次我参加婚礼不知道,好不容易找到红纸,做了个红包,到现场才知道钞票要打开送到跳舞的新娘和新郎手上,新娘和新郎常常双手拿着礼金跳舞,实在拿不下了,亲属才帮助拿过去放好。而对陪着新娘和新郎跳舞跳得好的宾客,新娘和新郎还会给他们红包。看来跳舞是伊朗的传统,是欢乐的象征。但是,现在伊朗在公共场合却是禁舞的,男女都不能跳舞。

中国武术、韩国的跆拳道及日本空手道好像起到了代替舞蹈的作用。政府不反对练功夫,因为这属于体育运动。这样,其他国家的孔子学院以中国舞蹈来传播民族文化的方式在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只能以少林功夫和太极拳来代替。我去伊朗之前就练习过太极拳,一去伊朗马上就在拉徕公园吸引了一批中年妇女跟着我一起练习。后来贝赫希堤大学中文系请我去上课,我向大家介绍太极拳,有的同学想跟我学,下课后,我们一起到教室背后山上的平地去给她们做示范,跟着我的还都是女同学,慢慢发现有像警察或保安一样人的跟过来,隔着一定的距离在看我们。我一下明白了,他们可能以为我们在跳舞,我们就停下了。

德黑兰的拉徕公园是个免费公共公园,来里面锻炼的人很多。也是在这里我认识了去中国少林寺进修过的贾法里教练,由于他教的也是中国功夫,我们就一起开办了中国功夫练习班,他教少林拳,我教太极拳。我们班里最小的学员是个6岁的小女孩和8岁的小男孩,我给小女孩起了中国名字叫云菲。其他的学员无论大小都起了中国名字。后来总部在北京开会时从中挑选了一部分学员到国内参加节目表演。

在伊朗的公共场合,几乎看不到人体塑像,就连礼拜寺中也没有伊斯兰教真主安拉的塑像。只有一种人的塑像会出现在公共场合,那就是诗人。德黑兰的拉徕公园有哈菲斯的塑像,可见伊朗对诗人的重视。在伊朗,喜欢诗歌是文化和品位的象征,你如果任意问一个人,他是否喜欢诗歌,一般都会得到答案,喜欢!伊朗的每个家庭,都会有《古兰经》和《哈菲斯诗集》,每年冬至这天,晚上,全家人要围在一起边读诗歌边吃水果。伊朗人认为诗人是通灵的,充满了智慧。所以,《哈菲斯诗集》可以读,还可以用来算命。我去希拉兹旅游时,特地参观了哈菲兹和萨迪的陵墓,很多伊朗人带着虔诚的心去参观他们的陵墓。陵墓的墙壁上刻着他们的诗句,常有人用手去抚摸这些刻着诗句的地方,使这些部分变得光滑洁净。在陵墓的外面,有人把哈菲斯的诗句一段段打印出来装进小信封,你付点费用就可以在许愿之后让小鸟帮你捡起一封信,里面装的诗句就是对你要问的事情的回答。我请小鸟抽过一封信,朋友帮我解释后,我觉得真有点准。

我给贝赫希堤大学中文系的同学上课时讲到诗歌,他们甚至认为李白的故乡在伊朗境内。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他们也热爱李白,这样,我就倡议成立了“李白诗社”。不定期地举办诗歌朗诵,有时活动中穿插武术表演。



随便看看